WTA凌晨赛程欺人太甚!郑钦文争冠路何在?网坛双标何时终结!
凌晨1点,郑钦文赢了球,可中国球迷的心凉了半截。
在迈阿密举办的这场网球比赛,郑钦文干净利落地以6-2和7-6(1)击败对手克鲁格,闯入八强。
照理说,这是个值得庆祝的好消息,但国内球迷的反应却出奇一致:“WTA,你真行,把比赛排在凌晨1点?”
中国球迷熬夜看球,不稀奇。
足球、篮球、网球,国际赛事常有时间差,大家也不是第一次顶着黑眼圈上班。
但问题在于,这场比赛本来可以安排在更合理的时间——前一轮比赛在北京时间上午8点半开打,虽然延迟了1小时,但好歹是周末,球迷还能睡个懒觉再起来看球。
可到了八分之一决赛,WTA直接把比赛挤到了凌晨1点,而且还是工作日。
这下可好,中国球迷要么割肉放弃观赛,要么硬撑到天亮,第二天顶着熊猫眼去搬砖。
WTA给出的理由是,迈阿密中午天气太热,要照顾现场观众。
听起来似乎有理,但仔细琢磨,这个逻辑站得住脚吗?
郑钦文是中国网球的头号人物,她的比赛在国内的关注度极高,完全有资格被安排在更黄金的时段。
如果说“照顾现场观众”真是主要原因,那为什么不能选稍晚些的当地时间傍晚?
还有,既然迈阿密天气热,为何不直接把比赛挪到夜场?
反正美国观众熬夜看球又不是什么稀罕事,NBA季后赛打到凌晨一两点的比赛比比皆是。
说到底,这不是天气问题,是态度问题。
WTA向来把“中国市场”挂在嘴边,嘴上喊着要扩大影响力,可实际行动呢?
一边嚷嚷着重视中国球迷,一边把中国选手的重要赛事塞进凌晨档,这不是自相矛盾吗?
中国球迷不是“沉默的韭菜”,大家有热情,有消费能力,更愿意支持本土球员的每一次突破。
可一场比赛安排不当,直接浇灭了大半球迷的观赛热情,这到底是推广网球,还是劝退观众?
当然,也有人会说,赛事安排要考虑全球市场,不能只照顾中国观众。
这话没错,但问题在于,商业赛事的核心逻辑是什么?
是收视率、是流量、是广告收益。
中国观众的数量和消费力摆在那儿,放着黄金时段不利用,非要挤在凌晨,损失的不仅是球迷体验,更是真金白银的市场潜力。
NBA为什么愿意把焦点战安排在北京时间上午?
因为他们清楚中国市场的价值。
WTA如果真有心开拓中国,就该在赛程上多动动脑子,而不是把中国球迷的熬夜当理所当然。
再说回郑钦文。
这姑娘是真的争气,面对实力不俗的克鲁格,关键时刻稳得住,第二盘抢七更是干脆利落地以7-1拿下,打得对手没脾气。
比赛时间再坑爹,也挡不住她的发挥。
这也是中国球迷又爱又恨的地方——你气得牙痒痒,可人家就是赢了,你能怎么办?
下一场,郑钦文将对阵世界排名第一的萨巴伦卡。
过去交手,郑钦文处于下风,但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,没有绝对的胜负。
萨巴伦卡近期状态不算最佳,郑钦文如果能抓住机会,未必不能创造冷门。
问题是,这场比赛会安排在什么时间?
如果再是凌晨,那中国球迷恐怕又得在“看比赛”和“保工作”之间二选一了。
说到底,职业体育的本质是商业,而商业的核心是供需关系。
WTA如果真想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,就不能只把中国当作“锦上添花”的选项,而是得真正思考如何平衡全球赛程,让重要比赛的时间更符合主要观众群体的需求。
否则,口号喊得再响,也不过是空中楼阁。
比赛可以凌晨打,但尊重不该在深夜消失。
